網(wǎng)站支持IPv6
智能問答 無障礙瀏覽 登錄| 注冊
當前位置:首頁 > 部門專題>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專欄>工作動態(tài)
“家文化”征文 平陸毛氏:一位好祖母 十個好孫兒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1-03 17:26

  我父親上有兩個姐姐,姐弟三家共有十個子女。我們十個兄弟姐妹,老大生于1962年,最小的生于1973年。我們無疑是中國最幸運的一批人,趕上了中國恢復高考、重視知識的時代,趕上了改革開放與中國經(jīng)濟高速發(fā)展時期,十人全部取得大學學歷,有3人取得研究生學歷,1人取得博士學位,而且個個事業(yè)有成,家庭幸福。從子女教育方面來說,我們這一大家的孩子,可以說成材率是很高的。

  談這些并不是為了炫耀,而是要引出在十兄弟姐妹成長過程中,起到關鍵作用的人——我奶奶。從我們出生的年代,大家可以猜測到,父輩們在孩子小的時候,根本無暇顧家,基本上孩子斷了奶就交給爺爺奶奶帶。爺爺在我3歲時去世,帶孫子的重擔全壓在了奶奶一人身上。你能想象一個不識字的小腳老太太,如何把里孫外孫一個個拉扯大,而且培養(yǎng)了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(zhì)和生活習慣嗎?

  毛老太太與她的孫兒們,攝于1970年冬

  奶奶的老規(guī)矩

  在我們十兄弟姐妹成長過程中,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的幾個“老規(guī)矩”。從小受這些“老規(guī)矩”的熏陶與約束,我們漸漸養(yǎng)成了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,為幸福人生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
  “老規(guī)矩”之一:早睡早起不偷懶。

  奶奶不會講大道理,我猜她不知道《朱子家訓》里第一句是“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”,她也不會知道曾國藩教育子孫“居家以不晏起為本”,她只知道上輩傳下來“老規(guī)矩”是早睡早起不偷懶。她不折不扣地遵從這些“老規(guī)矩”,自己做到,要求孫輩們也嚴格做到。每天早晨,她會揮舞著掃帚,用夸張的動作把我們吆喝起來讀書、做家務。長此以往,大家養(yǎng)成了早睡早起、勤奮好學的習慣。

  “老規(guī)矩”之二:做事要有樣有行。

  奶奶是個愛干凈的人,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標準。我們掃完的地、擦完的桌子,她往往都要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地沒有掃干凈、桌子沒有擦到位,就會一邊重新打掃一邊嘟囔說:“不管給誰干活,做事都要有樣有行!”奶奶做事嚴謹,打掃過的家總是一塵不染。她做的針線活針腳整齊漂亮,包的餃子總像列隊一樣,整齊劃一。她用實際行動教會我們做人做事要高標準、嚴要求,不能馬虎應付。因此,我們十個養(yǎng)成了做人做事認真負責、精益求精,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習慣,并且受益終身。

  “老規(guī)矩”之三:攢福惜福,才能享福。

  從小,奶奶就告訴我們,平常攢福惜福,將來才能享福。要搶吃剩飯,因為“福”藏在里面;要搶穿舊衣服,因為“福”藏在里面;要搶著干活,因為“福”藏在里面;要常做善事,因為“福”藏在里面;要搶著吃虧,因為“福”藏在里面。奶奶就是這么做的,她高壽91歲,一輩子勞作付出,與人為善。常人眼里她沒享什么福,但我想說,直到今天,她的子孫后代仍然受到她?;鄣亩鳚?。我想奶奶沒有讀過司馬光告誡兒孫的話:“積陰德于冥冥之中,以為子孫長久之計。”但她的所作所為恰恰符合了圣賢教誨。

  “老規(guī)矩”之四:抱怨沒有用。

  爺爺去世后,奶奶忍住了巨大悲慟,擦干眼淚,挑起生活重擔。我們小時候受委屈、耍情緒時,奶奶常說:“抱怨沒有用!”她以身作則,忍辱負重、埋頭苦干、堅韌不拔,把孫子孫女們撫養(yǎng)長大、成才。后來,爺爺平反昭雪,孫輩們一個個事業(yè)有成,家族美滿,這是對奶奶最好的回報。是她老人家讓我們明白,不管經(jīng)歷多大的艱難困苦,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,只有強大自己的內(nèi)心,迎難而上,才能戰(zhàn)勝挫折,開辟人生新境。

  “老規(guī)矩”之五:不管走到哪,禮數(shù)不能差。

  奶奶是個特別講“禮數(shù)”的人。比如,每月初一、十五要供祖宗,家里有了好吃的,先供祖宗;逢年過節(jié)走親戚回禮要重一點,不能分親疏貴賤;赴宴吃席要坐有坐相,吃有吃相;迎客做客要尊老愛幼,主動噓寒問暖。我們小時候,奶奶常說:“懂禮數(shù)的人,走到哪都吃得開。”這些教導讓我們從小養(yǎng)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,同時也明白了,出門在外,懂禮講禮是最好的通行證。

  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,不識字的奶奶顯得特別有智慧、懂教育。她用這些“老規(guī)矩”,培養(yǎng)了我們十兄弟姐妹敬天愛人、勤奮好學、與人為善、努力上進的好品質(zhì)。我們今天的成就,離不開奶奶的教育。

  奶奶的智慧之源

  我爺爺在叔伯弟兄中排行老十,奶奶17歲嫁到毛家。在當時70口人的大家族中,她從劈柴燒火做起,逐漸掌握各種廚藝,學會針線活,成為家中的骨干。奶奶的婆婆出身大家,知書達理,精明強干,是家族的掌門人,她特別重視教育,崇尚古訓“教婦初來,教子嬰孩”。她認為,媳婦剛進門和孩子小時候是教育的最好時機。奶奶嫁進毛家,從初來乍到的小媳婦到成為做家務的多面手,再到勤儉持家與教育子女,可以說是她婆婆一手培養(yǎng)起來的。

  奶奶持家的智慧、教育孩子的智慧,源于上一輩的傳承和自己的人生感悟。

  家風家訓傳承

  《平陸毛氏家譜》記載,在南宋理宗紹定年間,一世祖毛時舉任平陸縣學博,平陸毛氏發(fā)展到今天,傳世30世,已歷800多年。

  家譜中記載了許多毛氏族人的感人事跡,其中一位是四世祖毛偉之妻王氏,在丈夫去世后,25歲的她上侍奉婆母,下教育兒子,拒絕鄰里街坊勸其改嫁的建議,含辛茹苦,將三代單傳的毛氏家族香火延續(xù)下去,連明太祖朱元璋也深受感動。在明洪武十八年,皇帝下旨褒其美德,《山西通志》與《解州府志》亦有記載。王氏忠孝節(jié)義的美德,成為當時老百姓學習的榜樣。

  因為有家譜,毛氏注重教育、勤儉持家、樂善好施的良好家風家訓得以流傳,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毛氏族人。我的奶奶并不識字,只是普通的舊社會小腳老太太,嫁到毛家后,受到毛氏家風家訓的熏陶,并言傳身教把這些優(yōu)良的家風傳給了后代子孫。

  奶奶是很大一部分中國婦女的縮影,正是因為有著千千萬萬這樣優(yōu)秀的女性,她們一次次歷經(jīng)磨難,又一次次重新崛起,我們的傳統(tǒng)美德才得以綿延不斷、生生不息。

国产无码在线一二三,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,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,精精国产XXXX69视频在线播放